发布日期:2025-04-05 22:14 点击次数:200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?股市杠杆平仓
当别人告诉你一个坏消息的时候,你的第一反应不是去解决问题,而是对那个人发火?
身边有一个朋友是这样的人。有一次,他儿子放学后,情绪很不对,衣服也破了。
他就问他儿子怎么了,一开始孩子不愿意说,过了一会他说自己在学校被欺负了,有个男孩打他了。
朋友很生气,跟他说为什么欺负你?他欺负你,你不会打回去么,你看看你衣服搞的。
理解朋友着急的心情,但站在孩子的角度就是,在学校被欺负,父母知道了不帮忙解决问题,反而先骂自己一顿。
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情,因害怕被骂,就更不愿意跟父母说了。
生活中,很多人都这样:
孩子考试不及格,你劈头盖脸骂他"不努力",而不是先了解学习困难?
展开剩余80%朋友告诉你伴侣可能出轨的线索,你反而疏远了朋友,觉得"TA在挑拨离间"?
这种"迁怒报信人"的现象,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波斯信使综合征。
它源自一个历史典故,古代波斯帝国的信使如果带来战败的消息,国王往往会处si他们。
于是后来,信使们宁愿撒谎也不敢传递坏消息。
今天,这种"射sha (信使)"的行为模式,依然潜伏在我们的职场、家庭和人际关系中。
1、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做?
①大脑的原始防御机制:愤怒比恐惧更容易
心理学家发现,当人面对威胁时,通常会进入"战或逃"状态。
而愤怒(攻击信使)比恐惧(承认问题)更能快速缓解焦虑。
就像《肖申克的救赎》里那句台词:"监狱里的高墙很有趣。刚入狱的时候,你痛恨这些墙;慢慢地,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;最终你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。"
我们宁愿对"报信人"发火,也不愿面对那个可能颠覆我们舒适区的真相。
②认知失调:坏消息挑战了我们的自我认知
当别人指出我们的错误时,大脑会产生认知失调,"我明明很优秀,怎么可能犯错?一定是报信人的问题!"
比如,一个自认为婚姻幸福的女人,听到朋友暗示"你丈夫可能出轨"时,她的第一反应很可能是攻击朋友:"你就是见不得我好!"
因为承认丈夫出轨,意味着要推翻自己多年的信念,这比否定朋友痛苦得多。
③权力维护:坏消息威胁到控制感
在职场上,领导常对带来问题的下属发火,深层原因是"你让我意识到,我并没有完全掌控局面"。
《纸牌屋》里的弗兰克·安德伍德说过:"权力就像房地产,关键在于位置、位置、位置。你离中心越近,你的价值就越大。"
而坏消息往往意味着"失控",为了维护权力幻觉,很多人选择先处理"制造问题的人",而非问题本身。
2、会带来什么代价?
①真相被掩埋,问题越来越糟
生活中,如果孩子因害怕被骂而隐瞒自己遇到的困难,小问题可能演变成灾难。
②人际关系破裂
很多夫妻吵架时,一方说出真实感受,却被另一方指责"你就是在找茬"。几次之后,坦诚沟通的渠道彻底关闭,关系走向僵化。
③个人成长停滞
如果我们永远把问题归咎于"报信人",就会失去改进的机会。
就像《黑镜》中的一句台词:"人们不想要真相,他们只想确认自己的偏见。"
3、如何避免"波斯信使综合征"?
①练习"情绪暂停"
当听到坏消息时,先深呼吸3秒,问自己:
"我愤怒的对象真的是传递消息的人,还是消息本身?"
"如果我攻击TA,下次还有人敢对我说真话吗?"
②区分"事实"和"情绪"
把问题和人分开。比如下属汇报"客户投诉了",你可以说:
"你怎么搞的?"(攻击人)
"客户具体投诉了什么?我们看看怎么解决。"(聚焦问题)
③奖励坦诚,而非惩罚
心理学家卡尔·罗杰斯说:"当一个人被理解和接纳时,他才有可能改变。"
如果你希望身边人对你诚实,就要让他们知道:"即使消息不好,我也不会迁怒于你。"
真正的勇气,是听见自己不想听的话。
下一次,当"信使"带来坏消息时,试着放下自己的情绪,先去着手解决问题。
事情已经发生,再互相埋怨、抱怨都来不及,不如,抓紧解决问题。
也许,这就是改变的开始。
好了,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股市杠杆平仓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)
发布于:河南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