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04-05 22:08 点击次数:148
她本是人人羡慕的北大女学霸,之后更是赴美留学,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,在2017年免息配资,她却在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上一跃而下......
她为什么会走上绝路?
唐晓琳,自幼便是众人眼中的天才少女。
2004年,她凭借优异的高考成绩,成功被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专业录取。
四年后,凭借着出色的本科成绩、科研经历和推荐信,唐晓琳又被美国犹他大学录取。
她只用两年便完成了硕士阶段的学习,随后又开始攻读博士。
然而,谁也没有想到,博士阶段的学习居然把她推向了死亡之路。
她的导师萨维兹·萨法里安教授,在学术上有着很高的地位,但在对待学生的方式上却存在严重问题。
萨法里安教授对唐晓琳的研究课题百般挑剔,无论她怎么努力,都难以得到导师的认可。
唐晓琳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撰写的论文,常常被导师批得一无是处,甚至被要求推倒重来。
有一次,唐晓琳为了完成一个重要的实验项目,连续在实验室里工作了几天几夜。
展开剩余67%结果却被导师以实验设计不合理为由,全盘否定。
她感到无比委屈和沮丧,但为了能够顺利毕业,她只能默默忍受,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自己的研究。
除了学术上的压力,唐晓琳还面临着经济上的困境。
在美国留学的费用高昂,尽管她获得了一些奖学金和助学金,但仍然难以维持生活和学习的开销。
无奈之下,她只能搬到最便宜的公寓,不断缩减开支。
她的父母为了供她留学,更是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。
她本是开朗乐观的人,可种种负担压垮了她,她出现了严重的抑郁倾向。
一想到自己遥遥无期的毕业时间,她就变得惶恐不安。
她开始失眠、焦虑,对科研和生活也逐渐失去了热情。
她试图向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倾诉自己的痛苦,但大家都有着各自的学业压力,无法给予她实质性的帮助。
在博士阶段的第七个年头,唐晓琳已经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。
按照学校的规定,她已经达到了毕业的要求。
然而,导师却以各种理由拖延她的毕业时间,拒绝为她签署毕业申请。
毕业是唐晓琳最大的念想,但导师的无情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她不知道,自己还要在这个痛苦的深渊中挣扎多久。
2017年9月30日,唐晓琳参加完一场学术交流会后,便人间蒸发了。
她的同学们再次听到她的消息,便是自杀的噩耗。
唐晓琳的悲剧并非个例,在留学生群体中,有许多人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。
毕业困难、生活成本高昂、巨大的文化差异,这一切都容易让留学生们陷入绝望。
唐晓琳的悲剧,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悲剧,更是整个教育界需要反思的问题。
但愿她的离开,能够为人们敲响警钟。
参考资料:
留学杂志《学业挑战: 一道难过的留学坎》
发布于:山东省